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
名称:北京喜丰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手机:18769391777

电话:400-666-9867

地址:北京密云县高岭镇政府办公楼2楼

网址:www.fengshoujituan.com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> 卢肥资讯  >> 行业资讯

2018年做农业,别碰这十条红线!

2018/1/4    来源:    作者:佚名  阅读:次  【打印此页】

耕耘农业是一条漫长而传统的创业之路,不会让你一夜暴富,做农业的初衷是让生活更美好,在低头拉车的时候一定多思多想,不要光看做农业成功的案例,他们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当下的你,2018年已经到来,希望我们农业人互通有无,将新农业发展到新的高度! 

今天是上班第二天,我想角度有意思一点:如果我选择切入实业,有什么东西是我认为的红线,碰都不会碰的。我列举十点,分别会说明原因,仅代表个人立场。

一、多品种生产,别碰!


农场里种一个品种叫专注,种两个品种叫跨行业。因为无论从技术层面,还是仓储物流,还是销售渠道,土豆和番茄就根本是两个行业,少有合并同类项。更不用说,在农场里种一堆产品了。

 

多品种生产,对人才和运营带来的压力巨大。有的人会选择全年轮作,为了补充淡旺季,那也得有主次,一个为主,一个为辅,平摊一下成本。

 

也有人种很多产品的,基本就是为了卖体验的,真正去审视产品都是没有竞争力的。


二、大面积流转土地搞自营种植,别碰!




三、种植已经出现大面积滞销的产品,别碰!


很多人抱着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必死决心,希望重建一个产业标准进这种行业的。苹果、红枣、部分产区的猕猴桃……都呈现这种特性。但是,以一己之力,抵抗一个行业的颓势,勇气可嘉,但基本失败告终。

 

(在此提醒:创业是为求生,而不是求死,心态要调整过来)

 

中国的产区布局特殊,幅员辽阔,往往一个产品的种植区域是跨县,甚至是跨省的,这使得很多产品虽然滞销了,但是其他地方还在鼓励生产,这是很可怕的。就像一个无尽的黑洞,吸光你所有的财力和精力。

 

市场是很残酷,纵然你的产品很优秀,但是兄弟产品的低价在那摆着,你想高投入高产出,不一定办得到。

 

面对这样的产业,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初加工和深加工切入,做行业的蓄水池配套,而不是投身进去,把自己也变成滞销的一部分。

 


 

四、全产业链一条龙运营,别碰!


有些行业产业配套特别差,非得让你从产到销都自己做,甚至很多基础服务都需要自己投,纵使三头六臂也不要干这个事。

 

有机蔬菜宅配行业,当年就是这么干过来的,现在全国看一遍,找不到几家活着的了。

五、在没有明显优势的地区种产品,别碰!



六、只能靠规模取胜的产业,别碰!


做基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,要靠量来支撑微薄的利润,这个对管理的难度要求太高了。


 

七、没有土地证的综合体,别碰!


现在好像全国都流行搞这个,看着庄园很美,但是仔细听听农场主是一肚子苦水。土地都是流转的,土地上的大部分东西都是没有产权的,银行不认,股民不认,投进去的钱却是无底洞。

 

投入大!随便搞个水利,几百万没了,随便搞个机耕路,几百万没了。在综合体面前,钱都不是钱,花钱如烧纸一样。

 

产出小!只能靠餐饮和住宿。淡旺季太分明,周末忙死人,非周末空出鬼来,养不了员工,连个厨师都养不活,根本就别提怎么提高服务质量了。

 

但有的人很聪明,搞综合体之前先通过招拍挂买了土地,建了房屋或者酒店,实实在在有产权的;这样一来,农庄带来人气,怎么样也能带来固定资产价值增值。(商业地产就是这么搞的,把农庄想象成商场,把土地想象成可以周边房地产)

八、有机农业,别碰!

 

看到这个标题,估计很多有机农业爱好者一定会喷我,先别急!我说了,我的观点一定有局限性,比如像我这样的资源配置的人,尽量不选择这个行业。为什么呢?

 

第一,有机农业对技术的要求太高了。一般人,尤其是新入行的人根本做不了,要勉强上,迟早也是给这个行业抹黑。(怎么摸黑的,我就不说了)

 

第二,有机农业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众行业。生态农业理念是一个可普世的理念,但是有机农业真正要做大,受到的限制实在太大,并不适合大众创业。

 

第三,国内能把有机农业做好、做赚钱的凤毛麟角。如果你恰好是,恭喜你,你很了不起,如果你做有机农业同时还在泥泞中挣扎,别灰心,同你一样的人一大把,如果你在挂羊头卖狗肉,我劝你直接挂狗头卖狗肉,把狗肉卖好其实也很好,不要去影响别人卖羊肉。

 

九、没有核心产品的农庄,别碰!


 

 

十、政府鼓励、全民动员的产业,别碰!


地方政府鼓励的产业,往往是当下热,或者具备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属性,但是农业的投资是长期的,要看5年后甚至是10年后。当下热,不代表长期热,当届政策鼓励,不代表下届政策鼓励,反而很有可能是个大坑。

 

政策的力量是强大,往往让一个产业快速起,也容易快速落,当下的香饽饽,搞不好5年后多到烂在地里都没人要,除了做种苗的企业笑眯眯地把钱挣了,作为企业来说,到时候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吧。


可能你会问,是不是作者编着干巴巴的道理吓我们!其实写下这十条,背后都是血的教训。如果私下聊,我能跟你唠唠这十条里的每一个实际发生过的案例;但这是群发的文章,我举了谁的例,就是伤害了谁。

 

但我真心希望大家带走这些建议,存起来对照一下,哪怕是作为散步遛狗时候的思考角度也好,我希望这个行业更理性,更赚钱。

  相关信息